检材和样本是进行笔迹鉴定的基本材料,只有通过对检件和样本的比对才能得出结论,也才能确定该项证据的证明效力,笔迹鉴定的结果是申请人的诉讼要求能够得到法律支持的重要的法律依据,通过对笔迹进行鉴定使得文字证据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笔迹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申请笔迹鉴定的一般材料有: 1、个人委托就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公司委托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2、检材:需要鉴定的存疑材料; 3、样本:提供同时期的或者平时书写的签名3-5个,笔迹样本提取表(鉴定所提供); 4、告知书和笔迹鉴定风险告知书(鉴定所提供); 5、签司法委托书(一式两份/鉴定所提供)。 正式委托后为了公正,委托人是不能干扰鉴定过程的,如样本不充分或者质量不高,鉴定机构才会要求委托人补充样本。案件处理后,按照规定鉴定结果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但鉴定机构一般也会在10~20个工作日内即可出具鉴定意见。
说起笔迹鉴定,在外人看来就是形态学上的像与不像,结论无非是肯定/否定,闭着眼睛猜都有一半几率猜对,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怀疑笔迹鉴定是否可靠,原因是大家不清楚笔迹鉴定到底怎么看、看什么。
笔迹鉴定到底怎么看?看什么?
1. 书写风貌:比如书写速度、是否正常书写etc,由此可以判断是正常笔迹还是伪装笔迹(伪装笔迹放大镜下看到不自然抖动、收笔过慢过重等)、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书写人的教育水平、年龄和身体状态等等;
2. 布局:比如字行间距、首行缩进习惯、字行正还是歪、页边距留白大小;
3. 写法:比如繁体字、职业原因导致的习惯性简化字、笔画笔顺的错误写法、标点符号的习惯写法(圆括号、方括号、尖括号等);
4. 结构:比如单字笔画偏旁间的布局关系、固定搭配的词组间的布局(如日期有人习惯写年月日,有人用点,用顿号,用短杠,用斜线);
5. 笔顺:这个好理解,不用举例子了,同部首的书写笔顺已经形成条件反射,是人主观意识难控制的部分;
6. 运笔:比如起笔收笔的轻重、是否有下压上提动作趋势、连笔的连接部位和方向、笔力分布情况,这部分需要用放大镜看。不同的书写工具也会导致运笔变化。比如圆珠笔的笔迹运笔就会比中性笔重一些;
7. 笔痕:比如用圆珠笔书写的油墨露白和堆积、不同笔尖形成的笔痕区别、纸张的区别、纸张下衬垫物对笔痕的影响etc,这部分也需要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
笔迹鉴定是指通过对文书、签名等手写文字的形状、结构、笔画等特征进行分析,来确定文书的真伪、作者身份或心理特征的一种方法。笔迹鉴定是一门的学科,需要经过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在进行笔迹鉴定时,鉴定人员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笔画特征:包括笔画的形状、长度、粗细、速度等。
2. 字母连接:考察字母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线的形状。
3. 空间分布:观察字母的排列方式、大小的一致性以及字母之间的间距。
4. 签名特征:研究签名的形状、流畅性、压力等。
5. 习惯性特征:观察个体的习惯性写字特征,如字母的书写顺序、倾斜度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比对,鉴定人员可以对笔迹进行判断,确定笔迹的真伪以及作者的身份或心理特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笔迹鉴定并非准确,因为个体的笔迹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状态、写字工具等。因此,在进行笔迹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
笔迹鉴定服务是一项通过分析和比较手写文字的笔迹特征,来确定文档的真伪、作者身份以及可能的欺诈行为的服务。通常,笔迹鉴定服务由的鉴定人员或团队提供。他们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文档上的笔迹特征,如压力、速度、连笔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伪造或模仿的情况。鉴定人员还可能会与涉事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其书写习惯和笔迹风格,以进一步确定笔迹的真实性。